發布日期:2019-05-07 07:27:24 來源:
6日,記者在洪園橋俯瞰小清河,水質清澈。 新時報記者楊璐 攝
小清河水質備受市民關注。近日,記者獲悉,自今年1月24日起,小清河濟南段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Ⅴ類水體標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看顏色、聞氣味是大多市民對河流是否“賞心悅目”的直觀判斷。然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小清河常年流淌的水中,支流供水與中水各占據了一番力量。既擋住“漏網”的污水,又讓中水達到排放標準,才是讓小清河保持“常清”的關鍵所在。6日,記者探訪小清河治污背后的重點工程,見證河水的一步步蛻變。
31條黑臭水體實現“長治久清”
濟南市區的河流多達上百條,但能四季長流的唯有小清河。這并不因為小清河源頭的補給給力,而是沿線41條支流齊心協力為她補水,雨水是這些支流的主要水源。然而,一場大雨落下,每一滴雨將面臨不同的命運。幸運的能通過專屬管道一路直達小清河,有些落在老城區或是待開發地帶河道里的雨水則要曲折很多,他們很可能不得不與污水混在一起進行接下來的旅程。
雨污分流是雨水落下面臨的第一道坎兒。羊頭峪西溝就曾是雨污混流的“受害者”。臟水得不到及時清理變黑臭水體,就成為小清河水質的最大威脅。濟南曾有31條黑臭水體,東西工商河、華山溝、山頭店溝都是名列其中的臭水溝。
6日,記者探訪發現,上述的幾條“問題河道”目前都獲得了“重生”。東西工商河經清淤、截污、綠化造景等工程后,水流清澈,魚蝦在其中自由生長,市民飯后可在河邊散步垂釣。華山片區劃分5個雨水分區,鋪設10余條雨水管網,昔日的山頭店溝被填埋栽種上了綠植變為華山一景,華山溝已與華山湖融為一體,化身水景的一部分……不僅是他們,去年11月,31條黑臭水體都通過了省住建廳組織的長治久清評估。此外,雨污混流的羊頭峪西溝也正在整治過程中,沿河兩岸鋪設污水管道,直排口都并入排污管內,6月底將實現河內僅留清水。
四座水質凈化廠今年年底將連通
然而,小清河雖然兄弟眾多,但“靠天吃飯”的他們畢竟能力有限。據了解,全市每天共有100多萬立方米的水為小清河補給,其中河道僅占10萬立方米左右,有九成依靠經過水質凈化廠“洗凈”的中水前來支援。目前,全市共有14個日處理能力超過1萬噸的水質廠,14個污水處理站,每天能為138.6萬噸的污水“洗澡”。
作為小清河水源提供的主力軍,凈化后的中水能否達標成為關鍵。記者了解到,進入水質凈化廠后,污水將經過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沉淀、濾池、消毒工藝等十幾個處理單元被“洗凈”,排入小清河的水全部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
水質凈化廠任勞任怨地工作,難免也會有壓力過大或需要檢修的時候。以往,每當某一水質凈化廠污水量超載或發生故障時,“孤立無援”的他們不得不將無法處理的污水排進小清河。但從今年起,幾座大型水質凈化廠就有望連接“協同作戰”。記者在濟南水質凈化三廠與華山水質凈化廠連通工程施工現場了解到,五月底兩廠就能“牽手”,屆時每天水質凈化三廠的2萬噸污水就能進入華山水質凈化廠。
此外,今年年底,水質凈化一廠和水質凈化二廠之間通過改建泵房、新建2.3公里污水管線等也能實現互聯互通,目前科研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正在辦立項手續。同時,濟南也將不斷增加水質凈化的“新生力量”,繼去年增加29萬噸日處理能力后,今年將建成柳埠、西營、東客站、唐冶片區一期、玉頂山5座污水處理廠站,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6萬噸/日;2020年建成雪山、章錦、董家、彩石等4座污水處理廠站并加快推進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污水處理項目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