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8-15 06:47:39 來源:
近日,市政協圍繞“加大教育開放度,助推‘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開展了第十五專題“商量”。如今第十五專題“商量”已開展半月有余,昨天上午,部分市政協委員和學校代表紛紛為本專題“商量”點贊,并進一步為我市加大教育開放度提出一系列“金點子”。此外,記者了解到,該專題“商量”成果已轉化到相關部門實際工作中。
“商量”選題順應發展大勢
參與了第十五專題“商量”現場商量的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認為,調研組在現場商量中調研得非常深入,為做好本專題“商量”打下了堅實基礎。作為學校代表,他建議,在知識經濟背景下,教育國際化不僅要滿足城市國際化的要求,而且還要引領城市國際化。
董彥嶺建議,在基礎教育或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要保持自身的長處,而非一味照搬國外;在留學生教育方面,需要把基本功做得更扎實,吸收優秀留學生來留學。同時,政府要鼓勵社會資本、社會機構進入國際化教育市場,并重點培育基礎好的國際化教育平臺,全方位滿足城市國際化對教育國際化的要求。
“如果能夠像委員、專家所說的,真正‘走出去’‘請進來’,我市教育開放將會成為國際、國內的品牌。”市政協委員、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教研員程菊在參與了第十五專題“商量”后表示,本專題“商量”選題非常好,順應了發展大勢。
程菊認為,教師是教育的重點,在后期的調研過程中應該深入教師隊伍,摸清家底,找準優勢和不足。教育開放至少要清楚“走出去”應該學些什么,“請進來”如何與我市實際情況相吻合。此外,她建議,教育開放可以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做適當嘗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現代化教育;另一方面讓老師騰出更多時間在教育開放方面加強學習。
“商量”成果助推教育開放
同樣參與了本專題“商量”的市教育局副局長劉紹輝表示,第十五專題“商量”中政協委員、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和海外人士等共同參與,為教育部門的工作打開了思路。作為教育開放工作的實施主體,市教育局在梳理本專題“商量”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基礎上,構建了教育開放的新格局。市教育局關于教育開放工作一方面是“走出去”,目前位于巴西的第一所海外國際學校已經在我市完成教師選派任務,9月,這些教師將前往巴西,對外實施教育開放工作;另一方面工作是“引進來”,近日市教育局與國外多所大學進行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除了國際學術交流外,市教育局還著眼于加強國際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劉紹輝說,今年市教育局已經組織了200多名師生赴多個國家進行交流,同時,我市也接待了多個國外訪問團。今年10月,市教育局還將以區縣為單位,召開基礎教育國際論壇。通過深入務實的合作,既打開教育開放之門,也拓寬校長和教師們的國際教育思維。
劉紹輝還表示,教育開放的落腳點是學生,新學期,市教育局計劃在全市大、中、小學廣泛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讓更多學校師生具有國際視野,為教育開放鋪好路搭好橋。